
汪德昭(1905年12月20日-1998年12月28日),我國著名物理學家、國防水聲奠基人、中國科學院資深院士、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聲學學會名譽理事長、中國儀器儀表學會名譽理事長?! ?/p>
汪德昭同志是江蘇省灌云縣人。1928年北京師范大學物理系畢業后留校任助教,1934年6月赴法國巴黎大學郎之萬實驗室任研究生,1940年獲法國巴黎大學國家科學博士學位,并留法進行科學研究。1956年底,應周總理號召攜全家回國參加社會主義建設,先后擔任中科院器材局局長,原子能研究所同位素分離研究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電子學研究所副所長兼任七室主任,主管水聲方面的科學研究工作。1964年組建聲學所并出任首任所長,肩負起組建我國國防水聲科學研究、建立水下萬里長城--反潛預警體系的重任。1957年被增補為中科院學部委員,196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歷任中國科協委員,中國聲學學會、中國儀器儀表學會理事長,中國物理學會、中國海洋學會、中國海洋湖沼學會副理事長,國防科工委水聲學領導小組組長、顧問,中國科學院聲學研究所學術和學位委員會主任,中國醫學影像技術研究會名譽會長,中國電子學會理事,國家科委海洋專業組學科組成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兼職教授,中國科學院歸國華僑聯合會榮譽主席等職,《理論物理叢書》副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物理學》振動、波、聲學分部主編,《中國科技史料》主編,《科技導報》顧問編委。他是法國物理學會和聲學學會會員,英國《低頻振動與噪聲學報》編委,聯合國教科文組長前總干事姆博(A.M'bow)教授組織的知名科學家小組成員。歐美同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留法同學會理事長。他是全國人大一、二、三、四屆代表,五、六屆全國政協常委,第七屆全國政協委員。
在法國期間,他完成了很有創見性的博士論文《大小離子平衡態研究》,榮獲法國科學院虞格大獎,并被譽“朗之萬--汪德昭--布里加”理論;二戰期間,承擔了“主動聲納加大功率”的研究,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務。
1959年組織并參加了在我國南海的中蘇聯合水聲考察工作,開展了“淺海聲場”等一系列水聲研究。1965年組織并參加了我國北海的水聲綜合試驗。1975年起草我國海岸水聲預警體系的研究發展規劃。1978年親自率領一批水聲專家遠赴西沙群島海域進行我國的首次深海水聲試驗。是我國首先積極倡導研究白鱀豚的科學家,并帶領科研小組開展了許多研究工作。
在60多年的科學生涯中,汪德昭同志發表了主要學術論文50多篇,與學生合作出版了第一部《水聲學》專著?!拔幕蟾锩逼陂g,聲學所被撤銷,在極端困難條件下,仍積極參與水聲物理與水聲工程的研究。他滿懷發展我國聲學事業的強烈責任感,向鄧小平同志寫報告,建議恢復聲學所。根據中共中央發展科學技術的方針,他提出改革方案,使聲學所科研工作很快走向正軌,科技成果碩果累累,1979年,聲學所受到國務院的嘉獎?!皽\海聲場”研究進入國際前列,內波是淺海聲場的前沿課題,也取得重大成果。
汪德昭同志是一位德高望重的科學家,也是一位崇高的愛國主義者和國際主義者。早在五四運動時期就參加了“少年學會”。解放戰爭時期,努力為黨工作,對遼沈戰役的勝利做出了重要貢獻。在巴黎曾兩任“留法同學會”理事長,被譽為中國的“地下大使”。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保護法國教授朗之萬的安全,他不顧個人安危,做了許多工作。他組織制做了第一面五星紅旗,掛在巴黎的支援抗美援朝的募捐大會上,他盈淚講演,號召捐獻支援中國人民志愿軍。
汪德昭同志在國際學術活動中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他作為訪問教授,或參加科技代表團,或出席國際學術會議,曾數次出訪英國、法國、蘇聯等十余個國家,為發展國際科技交流與合作,提高我國聲學研究的國際地位做出了貢獻。他為第14屆國際水聲會議在北京舉行,做出了很大的努力和重要的貢獻。鑒于汪德昭同志突出的科學成就和推進國際國內科學文化發展的重要貢獻,他曾榮獲法國聲學學會最高獎章、中國物理學會榮譽證書及獎章、巴黎市政府榮譽獎章、國防科工委“獻身國防科技事業”榮譽證章、法國總統頒發的軍官級榮譽軍團勛章等多種重要科學獎勵,1968年以來瑞典科學院還曾三次請他推薦諾貝爾獎候選人。
汪德昭同志是我國老一輩科學家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對待青年人愛護備至,誨人不倦,非常感人,幾十年來如一日,培養出了一大批杰出的科技人才,有三位學生已成為中國科學院院士,為我國科技事業的不斷前進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和突出的貢獻。